历史文化
回娘家的路
于我而言,回娘家的路,是世界上风景最美的路,这条路便是石嘴山市星海湖畔的星光大道和世纪大道。
本世纪初,为保卫父亲山(贺兰山)、守护母亲河,石炭井百里矿区的大小企业陆续关停并转,矿工家属及子弟分阶段搬迁至城市居住。我和父母便一同定居在大武口区。我住在城北森林公园门口,父母则住在政府为煤矿塌陷区职工家属建造的南沙窝连片小区,两个住宅区相距十公里。每周看望父母的行程中,我或乘公交或自驾,也曾骑着单车穿过密林繁花,在小径上感受自然的馈赠。
定居小城的二十年,恰逢城市奋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,从“煤城”向“绿城”转型,大步迈向乡村振兴。这座由父兄参与建设的家园,承载着我内心深处无尽的眷恋与乡愁。
回娘家的路早已轻车熟路:出小区大门右行百米,便踏入双向八车道的星光大道,道路右侧即是北武当河。这条人工河道融合了生态文明建设、水生态保护与城市功能区规划,是区域水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典范。我尤爱它河畅水清、岸绿景美的模样——河水穿城而过,碧波荡漾,苇影摇曳,花香四溢;形态各异的桥梁飞跨南北,将城市两岸串联。白日里,人们在此弹琴、诵读、放风筝;夜幕下,湖光灯影交相辉映,喝茶、遛娃、慢跑的身影勾勒出一幅盛世祥和的烟火长卷。
沿着星光大道向南转入世纪大道,便穿行于星海湖国家湿地公园。这里是父母四季晨练的好去处,水面倒映着山形树影,山水大道如缎带般蜿蜒其中,与湖光山色浑然天成。公园背靠贺兰山,面朝星海湖,风吹林响,芦花摇曳,水鸟翩跹,“林、苇、花、岛、沙”相映成趣。与被大武口人誉为“小三亚”的南域一路之隔的,正是娘家所在的南沙窝住宅区。如今,这里让退休矿工及宁东工作者的万千家庭,得以享受“一山一湖一世界,绿水青山绕人家”的安逸生活。
“贺兰山下果园成,塞北江南旧有名。”石嘴山依托生态保护、水利建设与产业发展,奏响黄河协奏曲。始建于1997年的贺东庄园毗邻南沙窝,郁郁葱葱的树木、万鸟归林的盛景、飘香的瓜果与百年老藤,无不诉说着黄河流域的农业文明。这座庄园见证了城市从“煤城”到“美城”的华丽蜕变,而新兴产业的崛起吸引着新型人才,为小城注入经济活力,培育出领航世界的产业集群。
每年初春到晚秋,从贺兰山下的森林公园,经北武当河生态公园,直至星光大道、世纪大道,数公里花海绵延不绝。沿途既能欣赏星海湖国家湿地公园百鸟翔集、百花盛放的美景,又能望见住宅小区、厂矿企业、田头湖畔的万家灯火,以及写字楼到高速路口铺陈的姹紫嫣红,每每至此,幸福感便油然而生。
因常走此路,我对星海湖的由来与造湖深意充满好奇。道路两侧的生态工程牌匾揭开了它的前世今生:星海湖曾是古沙湖遗址,原为自然湿地与滞洪区,承担重要防洪功能。20世纪60年代至本世纪初,受煤城开发影响,其面积萎缩、生态退化,沦为污水与固废排放地。2003年,政府启动抢救性保护工程,将其命名为“星海湖”,建成集防洪蓄洪、水资源利用、湿地保护与环境整治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工程。
如今的星海湖畔,彩绘长廊、游览步道、沙滩广场错落有致,成为网红打卡地。炫美星海湖健身跑、星海湖半程马拉松、贺兰山自行车公开赛等赛事连年举办,吸引全国各地的年轻人纷至沓来。这座能一次性看遍湖泊、草原、沙漠的城市,以独特的魅力惊艳世人。而我回娘家的这条路,串联起山峦与田野、水草与清波、丽日与星辰,更通向风调雨顺、国富民安的美好未来。(袁宝艳)